正在阅读: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特辑:紫荆村竹笛非遗传承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南京网 / 全部分类 / 正文

1200-1.pn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特辑:紫荆村竹笛非遗传承

投稿 这墨鱼争气2024/08/11 10:23:26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 作者: 5852 阅读 0 评论 142 点赞

引言:梦想的种子,在竹韵中萌芽

在夏日的绚烂阳光下,北京科技大学“孟子居乡兴梦启”调研实践团踏上了前往杭州市余杭区紫荆村的旅程。这不仅是一次对古老村落的探访,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、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对话的开启。紫荆村,一个以竹笛闻名遐迩的地方,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创新活力,向外界展示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。

启程篇:穿越竹海,探寻文化之源

初入紫荆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,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乐章。在这片竹海中,隐藏着中泰竹笛展示馆,它如同一座历史的宝库,珍藏着紫荆村竹笛文化的精髓。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五音和鸣,竹笛的韵律仿佛穿越时空,引领实践团步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。从精致的长笛到小巧的短笛,从古朴的横笛到挺拔的竖笛,乃至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型竹笛,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,让人不禁驻足,细细品味那份来自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智慧。紫荆村的苦竹,以其得天独厚的品质,成为了制笛的首选材料。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细细品味每一件竹笛作品,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与文化底蕴。他们通过访谈当地老艺人、参观制笛工坊,深入了解了紫荆村竹笛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。

传承篇:匠心传承,非遗技艺的璀璨光芒

丁师傅家的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竹笛和箫,每一件都是其与父亲的心血之作。大学毕业后,面对职场的挑战与挫折,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归故土,接过父亲手中的刻刀,誓要将这份古老的制笛技艺发扬光大。他告诉大学生们,制作一根高品质的竹笛,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与耐心,但他坚信,真正的艺术值得用时间去雕琢,他坚持只做高端产品,每一支竹笛的诞生,都是他对完美的追求与坚持。从选材、开料、制坯到调音,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丁师傅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执着,他说:“竹笛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它是我们紫荆村的文化符号,是祖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。”他随手拿起一支精致的箫,轻轻置于唇边,悠扬的旋律随即流淌而出,如同山间清泉,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。那一刻,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,与古老的文化传统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。

融合篇:科技赋能,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乐章

紫荆村的竹笛产业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激光雕刻机的引入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使得竹笛的外观更加精美;而丁师傅还通过直播卖货模式,打破了地域限制,让紫荆村的竹笛产品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。实践团成员们还注意到,紫荆村积极探索“竹笛+旅游”、“竹笛+教育”等多元化发展模式,通过举办竹笛文化节、开设竹笛制作体验课程等方式,吸引更多游客和学生前来体验和学习。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路径,不仅丰富了紫荆村的经济结构,也进一步提升了竹笛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深思篇:乡村振兴与文化复兴的共生共荣

紫荆村的乡村振兴之路,是一条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、共同发展的道路。在这里,传统文化不仅是村民们的精神寄托,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竹笛文化,紫荆村不仅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色,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。同时,乡村振兴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。村民们通过参与竹笛产业的相关活动,不仅增加了收入,还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这种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,为紫荆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结语升华:青春筑梦,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

北京科技大学“孟子居乡兴梦启”调研实践团的成员们,在这次旅途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。他们见证了紫荆村竹笛文化的独特魅力,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。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项宏大的国家战略,更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伟大事业。作为青年一代的他们,将把这次实践经历作为宝贵的财富,继续传承与创新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他们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紫荆村的竹笛文化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,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
已有0人点赞
急聘工作

900 (2).pn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